六張犁亂葬崗是一處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六張犁的亂葬崗,埋葬於其中之骨骸多屬1950年代無人認領之戒嚴時代死難者遺體,也是臺灣少數至今仍存留且經確認之戒嚴時期死難者或被處死的共諜埋葬地點之一。[1][2]
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六張犁崇德街山區坐标25°02′00.29″N 121°56′19.24″E / 25.0334139°N 121.9386778°E / 25.0334139; 121.9386778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官方名称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類型登錄等級:文化景觀登錄種類:歷史事件場所评定时间2016年6月4日詳細登錄資料
該墓地中有約兩百餘座墓塚,其中有些立有刻有死者姓名之小型石碑,但亦有許多無可辨認者。根據中央研究院所屬團隊初步調查結果,其中墓主約有六至七成比例為外省籍受難者;該團隊經調閱相關卷宗後確認其墓主多為1950至1953年間在臺北保安司令部軍法處或國防部軍法局遭宣判死刑的受難者。[1][3][4][5]
臺北市政府亦為該墓地之受難者建立紀念碑,[1][6][7]並設有「戒嚴時期紀念公園」[8]。
目录
1 相關人士
2 周遭
3 參見
4 外部鏈結
5 參考資料
相關人士
编辑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之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入口
黃榮燦,二二八事件版畫創作者,被誣叛國罪後槍決,葬於該地[9][10]。
沈嫄璋,《台灣新生報》記者,調查局內鬥時被誅連誣害,繩刑而死,全家蒙難[11]。
楊俊隆、楊慕容、吳聲達、游飛等新生訓導處隊員,1956年因綠島再叛亂案原判無罪、感化或徒刑,經總統府與國防部批回要求「嚴為複審」,軍法處即全改處死刑[12][13][14]。
周遭
编辑
「革命先烈蔣渭水先生之墓」墓碑(骸骨已於2015年遷葬宜蘭櫻花陵園「渭水之丘」)[15]
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
蟾蜍山
義芳居古厝
參見
编辑
極樂殯儀館
馬場町紀念公園
安坑刑場
十三中隊
超級大國民
外部鏈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六張犁亂葬崗
導言:從殘存的時代悲劇談起 - 台大意識報 - blog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特寫:白色恐怖哭泣的山丘與靜默的墓碑- BBC 中文网 - BBC.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六張黎201個證人- YouTub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六張犁墓區 <不義遺址資料庫> 國家人權博物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魂滅六張犁】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不凡的年代;我們的故事。.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 【投書】吳哲良:不合時宜的記憶——向成為資產前的烈焰青春致敬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獨立評論@天下:最混亂的時代 最清明的聲音 - 天下雜誌.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白色恐怖受難者明於六張犁墓區舉行追思. 苦勞網. 2016-03-31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曾建元: 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的歷史意義 - 纵览中国. www.chinainperspective.com.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六張犁墓區是台灣文化資產. 蘋果日報.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中文(臺灣)).
^ 歷史迷霧中的六張犂──白色恐怖時期亂葬崗保存爭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 [北市信義].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960篇).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blind.tpml.edu.tw.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redteam20141949. 都是歷史的殘留物 ─側描《紅字團2014-1949》參訪白色恐怖亂葬崗計劃. 紅字團 2014-1949. 2014-07-27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文化部. 刻劃一幅悲劇圖騰──黃榮燦與二二八版畫. 人文歷史深度旅遊雲端應用計畫 > 臺灣深度之旅 - 推薦行程 > 人文走廊 > 白色恐怖受難者. 台北.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 陳銘城. 省政女記者遭刑死 恐怖時代含冤仍未白. 新頭殼. 2011-09-07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 黃曦. 願溪河袂焦、聽海湧的聲──記在《流麻溝十五號》與《無法離開的人》之後. 釀電影. 2022-10-27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臺灣)).
^ 廖昱涵. 倖存者回首「綠島再叛亂案」: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懼槍決、留下燦笑最後身影. 沃草. 2021-02-23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臺灣)).
^ T.L.Chang. 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斃的年輕有為校友楊俊隆 (下). 台灣老阿伯講古. 2018-12-14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臺灣)).
^ 84年間3度遷葬漂泊 蔣渭水遺骨17日將回歸故土宜蘭. 風傳媒.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