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套马杆”套马时,最佳的“力点”,即套细脖或“交耳杆”,也就是要套在烈马两耳中间部位,撑杆吊起马头,拧套马索勒紧咽喉,再烈性的生个子马也吃不消这一吊三拧。

套马人的坐骑(即杆子马),是牧人精心选择眼力好、速度快的马进行过专门训练,为套马时专用。只要套马手的套马杆指向要套的马,杆子马就会认定拼命追赶,在马群中像风一样自如地旋转,绝对不会丢掉目标。

尽管被套的马在马群中左拐右突,但杆子马紧紧盯住不放,直至其被追出马群。等到与被套的马距离适度时,套马手猛一夹腿,探前身子,甩圆套马索,套马杆就像闪电一样在烈马头上晃来摆去,马蹄犹如鼓槌一般猛捶大地,一声嘶喝将套马索扣入马头。

套马索扣下后,生个子烈马前腿跃起,飞蹄泼鬃,如似凶狮狂奔,倒竖咆哮。

这时的套马手稳坐鞍桥后边,向后一仰,双脚猛力踏镫,两手紧攥套马杆后坐,杆子马随之四腿蹬地后坐。这时一人一马的合力,使生个子烈马俯首就擒,被牧人戴上马笼头。

如果能参加一次草原上的追风赶月般的套马活动,那种感受是在枪战、武打影视片中体会不到的。

文献参考:徐占江主编《呼伦贝尔旅游》

原创摄影:蔡岩峰

整理编辑:醉卧草原

图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商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