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鼓圈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鼓圈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通常会聚集在公园、沙滩之类的公共场所,一起庆祝节日,或仅仅只是想一起玩音乐。
这种情况下,鼓乐便是最好的选择。它不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也不需要懂得特定的旋律,只要人在那里,就可以拿起鼓,开始随心所欲地演奏,轻轻松松就可以将气氛推向高潮。如此一来,就让鼓圈异于其他音乐团体,得到更多人的接纳,并迅速风靡到全球各地。
除了娱乐性,鼓圈还在健康、冥想、员工团队建设和多种健康状况的替代疗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鼓圈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一种便是“社区鼓圈“。
协作是社区的粘合剂,社区鼓圈便是由所有参与者在“当下”共同自发组织的音乐活动。每个人聚集成团,一起打鼓,以节奏的形式分享自我,这种节奏的精神和魔力贯穿了不同的年龄、性别、宗教、种族和文化,它是所有人类的“母语“,以一种美丽的形式,让参与者平起平坐,彼此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无论是通过击鼓让自己融入这个圈子,还是站在圈外,一边抖着脚,一边随着音乐拍手,都能让人有不同程度的释放和治愈。
甚至有时,连鼓都是非必需品。参与者可以自制一个倒扣的塑料水瓶,可以晃动装着石头的汽水罐,或者拿着两根棍子作为乐器敲打。无论哪种形式,只要人在这个圈子里,就够了。
在这种活动中,音乐的质量并不是基于演奏者的节奏技巧,而是基于他们与圈子里其他人的关系。于是,在某些神奇的音乐时刻,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就能从众多的杂音中诞生,通过节奏的力量表达永恒的快乐、激情和释放。
鼓圈之父亚瑟·赫尔(Arthur Hull)就是用这种开创性的鼓圈形式,通过愉快和鼓舞人心的音乐和节奏,改善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他用机智和幽默的方式激励着人们超越文化和个人障碍,全面、热情地参与社区建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