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三岁以后,渐渐地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并且能主动探寻并发问。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在用提问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这个真有意思,我对这个感兴趣!”
所以,当孩子问为什么甚至其它的一些问题时,不一定要告诉他知识性的答案。
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小鸟会飞而人不会飞”时,这个问题从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回答的话,需要从物种的起源说起,很显然,三岁的小朋友不可能会懂这么深奥的知识,这个时候,不妨想一想,孩子问这个问题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其实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孩子问这个问题,是他对不同物种产生了兴趣,而不是想听你讲一大堆的科学知识,再说,他也听不懂!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父母可以这样做第一,耐心对待孩子的提问
对孩子的提问,家长们应该耐心对待,不能因为自己在忙事情,就对孩子的问题随意敷衍,不管再忙,都要把手里的活放一放,听听孩子的问题和表达。
如果经常忽视孩子的问题,则会造成孩子不想再问问题,也会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
第二,通过反问,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小鸟会飞我们不会飞的时候”,说明他对不同的物种感兴趣,这时候,你可以反问孩子,你知道除了小鸟有翅膀以外,还有哪些动物有翅膀吗?
通过父母的引导,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可是,并不是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你都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问孩子,“你觉得呢?”或者“妈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通过反问,让孩子进一步表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能能够让家长更了解孩子。
鼓励孩子去探索
孩子的有些问题,不一定要父母回答,可以通过让孩子实际探索寻找答案。
比如,当孩子问到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的,这类问题时,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探索寻找答案。可以帮助孩子捉一些小蝌蚪回来,让他自己通过观察寻找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当然,这类“回答问题”的形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巧妙的回答,可以培养孩子的两种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
在学龄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教给他很多知识对他以后的学习帮助更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当孩子不断的问为什么时,父母如果只是简单的知识性回答,那就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
孩子问的很多问题,家长都可以通过引导,通过反问的形式,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反问应该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容易获得答案,才会更有兴趣。
表达能力
孩子在问问题时,由于年龄的限制,往往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问题,这时,通过反问,和孩子进一步交流,无形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很多的知识储备,只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时,不能打击孩子,说他的回答不正确,是错误的。
如果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消极的回应,那么以后孩子就会害怕表达。
不管孩子说得怎么样,家长都应该以鼓励的态度对待,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和表达。
结语: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被爱的!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需要家长的十万个答案,运用巧妙的回答,经常与孩子交流,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如此的与众不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