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三联版封面
《围城》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後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学界对它的关注。1980年代后,随着本书在中国大陆再次出版及同名电视剧的播出,《围城》开始风靡于世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在这部书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功力。
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个别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4]。张建术的《魔镜裡的钱锺书》第八章稱葉紫的《丰收》、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无名氏的《海艳》以及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相較於圍城都不遜色。
幽默
编辑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及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得机智、风趣。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不乏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读者所接受。
生活
编辑
“围城”这个名字据称来自一句法国谚语“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Le mariage est une forteresse assiégée, ceux qui sont dehors veulent y entrer, ceux qui sont dedans veulent en sortir.)。
此章节的準確性有爭議。
这句话曾在小说中借苏文纨的口出现,也是本书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很多人认为这是本书的主旨,精炼地总结了生活中人们的一种心态。后来“围城”一词也经常被人们引用,作为这种心态的代名词。作者在书中描摹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如留学生、商人、普通职员、小市民等,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调侃。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社会
编辑
作者借对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的描写,将人性演化中与生俱来的弱点作过一番精彩的比喻:“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书中针对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许多缺点作出了幽默的嘲讽,具有警醒意味。如滋滋于高学历、洋文凭带来的虚荣功利,对学问本身却热衷于牵强附会、一知半解的浮夸,而对传统文化则满足于抱残守缺的炫耀和固步自封,尤其是面对现实生活和名利地位时的本能、流俗和无奈……。这一切也同时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大时代里,国人在直面从西洋汹涌而来的现代文明时的内心惶恐,即便是身为文化先行者的知识分子也难独善其身、进化完整。就像作者在本书自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