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彼迎退出国内市场了,突然勾起了我的几段回忆。之前出差的时候,特别热衷于通过爱彼迎找房子,除了价格实惠之外,更期待与不同的房东不期而遇。后来,大量的公寓二房东出现,伪装成个人房东,你定了房子基本见不到人了,最后的结果是房间越来越贵,服务还不如亚朵这些新型酒店,逐渐就弃用了。但这几段真实的故事,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5 年 12 月,小营北路附近,房东 lisa房东 Iisa 是四川女生,典型的独立性格,看到她的房间评价,有不少外国友人,就觉得非常好奇,果然,入住之后,发现她竟然用黑莓的 Passport,我以为她也是手机发烧友,但实际并不是,她买黑莓就是因为喜欢这个特别的造型。
她的房间是一个相对高档的小区,周围环境也不错,因为要等她下班回来,她推荐我去附近的大董烤鸭,吃的很过瘾,好像也是 2009 年全聚德之后,第二次吃高档烤鸭。
她应该是在北京的国企上班,看起来工作非常的稳定,性格落落大方,愿意倾听。当时我正在跟豌豆荚谈天使投资的流程,有希望,也有焦虑,所以就把整个创业过程,内心想法,都讲给她听了。这显然也是她不大了解的新世界,流露出惊讶的眼神,同时给了我不少认同和鼓励。
老规矩,为了安全起见,入住男房客,女房东都会找一个闺蜜来作伴,第二天一早做了一顿不错的早餐,邀请我一直享用,总之就是一个很知性,很在意生活品质的人。
2016 年 5 月,人民大学附近,房东 PapeiPaipei 在人民大学附近的老小区租了一个两房一厅的房子,会挂出来来一间出租,房间条件一般般,但养了两只白色的小猫咪,实在可爱,我也想顺便过一过猫瘾。房东之前都是入住女生,我是第一个入住的男房客,她特意说明,需要找个朋友来作伴,实际上是她男朋友,人也挺随和的。
入住之后,我们开始聊天,她的经历挺特别,本来在山东老家的企业工作,但企业扩张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她就被调到了北京,性格中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直爽。聊到我之后,提到了少数派,她竟然也是我们的用户,因为用 Mac 电脑,查找很多问题和应用的时候,就会搜到少数派,慢慢就加入收藏夹了。这其实是很多用户的典型场景,把我派当成一个工具站点,并不了解我们的作者模式和商业逻辑。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爱彼迎,见到我们的真实用户,还挺开心的,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有广泛的价值。这个时间点,刚好是我们拿到天使投资的时候,信心满满的到北京接洽业务,心情是非常好的,她养的两只小白猫还挺粘人,会跑到我身上睡觉。
2017 年 7 月,中关村附近,房东 Fans这次就比较有趣了,当我下订单的时候,就被她通过头像认出我来了,房东是少数派的资深用户。
房间也是中关村的老小区,房子外面很破旧,但里面做了一些装修和布置,算是个温馨的小家吧,印象深刻的是她放在房间里的香薰,特别舒缓。
Fans 是腾讯的产品经理,所以经常会来少数派看产品资料,用于自己的工作参考,同时作为女生,也是小红书的深度用户。讲了很多女生视角的消费观。
这个时间点,其实是我带着一堆邀约,去北京谈新一轮融资的时候,也就是公司资金即将用完的时候,所以住在这里的三天里,是我情绪变化最大的时期。连续两天的被机构拒绝,获得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也变得非常焦虑。
刚好 Fans 下班,约我一起吃个饭,聊了很多她关于少数派的看法,我们之前对带货一直非常谨慎,觉得推销产品会令用户反感,但她表示,在自己信任的平台消费,没有任何问题,应该大胆尝试。同时也建议更多关注女性用户的内容需求。整个吃饭过程就像一次用户调研,对我的后续思考影响不小。
后来,Fans 好像是申请从北京调到深圳腾讯了,离我家还不远,中间还联系过一次,但并没有再见面了,不知再当下的环境下,她的情况怎么样了。
最后抛出一个课题其实早年的优步和爱彼迎,都是靠这种共享经济起步的,很多先锋用户,也是享受这种交流的过程,但后来,好像就都变成了纯粹的商业交易,比如滴滴更像是出租车服务,爱彼迎也变成了酒店公寓的感觉。
是共享经济做大之后,一定会出现这种问题吗?还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这其实跟少数派的内容共创也是大同小异的,作者在少数派发布文章,肯定不仅仅是因为稿酬,更希望获得交流,认同,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少数派做大之后,这些无法量化,又非常重要的东西,会不会被悄悄改变呢?那时的少数派还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吗?
目前为止,我也没有真正想明白,欢迎大家讨论吧。